人人聚财许建文:挂牌禁令下 P2P分拆借壳玄机何在?

意见领袖 天发 浏览 评论

“人人聚财CEO许建文可能就没这么幸运。”近期,网上一篇流传的文章这样点评许建文收购新三板公司的行为,“史上最惨,重金新三板买壳,3天后不让P2P借壳了”。1月16日,P2P公司人人聚财创始人许建文开始收购天和科技(831410.OC)的股权,花费1200万,许建文成为天和科技的控股股东。

新金融总裁圈|吴侨发

三天后,即1月19日,类金融企业挂牌新三板被紧急叫停。除了一行三会监管的银行、券商、公募基金、信托等,其他由金融办等监管的小贷、典当、担保、PE、P2P等均不能挂牌新三板。

2月20日,许建文通过《新金融总裁圈》回应上述事件。

“虽然我是人人聚财的实际控制人,但是收购新三板公司是以我个人的名义进行。”另外,许建文透露,监管层从头到尾就没有放开过P2P挂牌新三板。不管这次挂牌禁令有没有出台,P2P都只能借壳。

不可忽视的是,P2P借壳新三板,其融资也会受到限制。即使如此,P2P的股东方仍然热衷于借壳。在新三板借壳上,包括金蛋理财股东方邓巍、PPmoney的股东方万惠网络。在A股借壳上,包括红岭创投的股东方周世平、小牛在线的股东方小牛资本。

不管挂牌禁令出台前后,P2P都难以通过公开市场募集资金。而P2P股东方借壳上市,背后有哪些玄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对P2P的标签化倾向严重,在认知上无法对互联网金融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业务链条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拆分理解。事实上从获取借款客户,到风险定价和评估,再到互联网匹配出借资金,每一个环节都有充分的上升空间,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是中国小微金融生态圈的有机组成部分。

与中国的P2P模式不同,美国P2P是Fi-tech的概念,专注于金融业态链条中的前端环节。Prosper等P2P行业元老所做的即借助互联网获取借款客户,并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下为借款客户做风险定价,其所有的资金均来源于银行或类金融机构,本身只做信息撮合,与传统金融实现互补协作。

如今,P2P行业逐步进入精细化管理。P2P业务逐步分化出三方面,一是找贷款客户,二是找理财客户,三是风险评估定价平台。首先要找到贷款客户,其次平台要风险定价,最后平台要找到理财客户把钱贷给贷款客户。

“现在P2P履行的环节更多是第三个环节,就是我先找到钱,这是为什么很多P2P和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合作,其实他就是资产的销售平台,他只帮你找理财客户,这是P2P的基本职能。”许建文说。

当前在理财端的竞争已经白热化,更多平台意识到资产端的重要性,但在思路上仍然把融资客户当做“资产”来看待,而不是以金融服务业的视角去为融资端客户带来金融便利。许建文认为,这是未来P2P生态圈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尚未被充分挖掘的业务蓝海。

从人人聚财自身而言,从借款客户的获取和服务,到线上出借人的产品和服务,人人聚财已经配备了完整而系统的架构支撑。在融资端的融资咨询、风险把控、贷后服务等方面都有着雄厚的实力与丰富的经验。

许建文入股天和科技后,将在新三板公司里面成立子公司开拓新业务,希望将其打造为一个专业的财务咨询服务公司,面向有融资需求的个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融资咨询、财务咨询、融资方案设计、财务规划设计等服务,为客户打造定制化的融资方案、财务规划方案,并帮助融资客户接洽资金供给方,为融资人提供一站式的咨询和顾问服务。

“我把这些借款客户介绍给人人聚财等金融机构,如果介绍成功的话,可以收取一笔佣金。”许建文表示,新三板公司这块新业务是纯粹的中介服务,和金融没有关系,新三板对这块业务的融资没有禁止。

许建文透露,寻找借款客户的这块业务,刚开始并不通过定向增发来做,“当我们业务量快速增长的时候,我们的利润也将快速增长,这个时候我们会对外融资定增,借助新三板公司,来找机构投资者,我们希望有更多资本参与进来,把这块业务做大做强,我们就能够找到大量的借款客户。”

目前,P2P股东方借壳后,其后续的资本运作大多指向P2P中“找贷款客户”这个业务。其中包括三元达拟募集资金进入商业保理业务,以及人人聚财股东方许建文即将通过控股的新三板公司发力“找贷款客户”这个业务。

借助资本的翅膀,将为这些P2P平台带来“找贷款客户”的业务想像空间。至于那些拘泥于要把P2P整体注入上市平台的,由于政策限制而迟迟未能实现在公开市场融资,他们将在这场竞争中暂时落后一个阶段。

正是看清了可以将P2P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业务先后注入上市平台,而无需等到政策明朗后再整体注入,也就有了许建文以1200万元的价格收购一家新三板公司的行为。

“至少在政策放开之前,我们不会把人人聚财注入到新三板公司,除非监管政策有明确态度放开之后,我们才会把人人聚财装在新三板。”对于人人聚财未来的资本规划,许建文如是表示。

至于人人聚财什么时候注入新三板公司,许建文并不着急,等监管政策明朗后,“我们要装进去,也要和股东和投资者沟通,觉得装进去的价值不大的话,或者对新三板价值有损害的话,就不装进去,如果没有损害或者对新三板有很大的提高的话,我们就装进去。”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