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安发布保险行业疫情影响报告:融资类信用保证保险长期风险可控

意见领袖 天发 浏览 评论

自2019年12月以来,在疫情的冲击下,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这对短期信贷增长将带来一定的冲击,进而给融资类信用保证保险(下称“融资类信保”)业务带来考验。

3月4日,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发布《保险行业全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保险行业融资类信保业务会出现波动,但从受影响程度来看,预计线上小额业务影响程度要小于线下大额业务。疫情短期内可能会导致部分借款人收入有所下降,还款能力降低,但是报告认为这部分人群的收入减少只是短期现象,融资类信保线上小额业务的长期风险仍可控。

线上冲击弱于线下 融资需求或上升

受疫情影响,全国进入全民防疫状态,出行受限、延期复工,对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报告预计融资类信保业务中,线上小额业务受影响要小于线下大额业务,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从供给端看,出于疫情防控需要,金融机构在线下大额业务开展过程中主动营销、沟通的机会减少,影响开拓新客户,短期内对信贷投放造成一定干扰。同时,信贷业务营销工作受到影响,对优良客户的拓展会有所“松懈”,进而对贷款投放数量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金融机构延期复工,贷款调查、面审受到干扰,也可能会影响贷款的及时发放。而线上业务可以通过 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实现申请、审批、签约、还款等流程,最大限度减少线下接触频率,从而在展业方式上优于线下业务。

从需求端看,线上小额业务主要用于民众生活消费支出。受疫情影响,虽然短期内外出消费减少,但是考虑到民众收入下滑、刚性支出依然存在,且卫生、生活物资供需紧张导致短期物价抬升,报告认为线上小额融资需求或将受到刺激而有所提升。

短期信用风险或上升 长期风险可控

疫情期间,宏观经济发展受波及,行业整体信用风险短期内或将上升,融资类信保业务赔付亦面临考验。报告认为借款人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的双降,加上机构贷后管理效率的下降都将在短期内对信保业务的赔付造成一定影响,其中相 较线上小额业务,线下大额业务面临的风险或将更大。

考虑到当前超过九成小微企业都延迟了开工开业,同时受交通管制和下游客 户需求减少及上游原料供应不足的影响,当期企业业绩可能要差于正常时期,还款能力或将出现明显下降。线上小额业务端,借款人收入也受疫情影响出现大幅缩水甚至失业,短期内还款能力降低,但是报告认为这部分人群的收入减少只是短期现象,长期风险仍可控。

疫情的爆发给保险机构的保后管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当前疫情下多地延迟复工,金融机构相关人员无法按时上班,亦或是无法外出联系借款人,势必对一些还款表现较差的借款人难以起到还款提醒作用。疫情之下,也存在借款人恶意逃避还款责任、搭政策便车的现象。同时,很多平台的正常办公运营也受到了极大挑战,保后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回款及兑付进程延迟。这些都会导致业务整体流入率上升、回款率下降。

科技保障平稳运营 提升线上服务效率

此次疫情的突袭,一定程度上也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疫情之下,保险公司普遍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且高效的线上渠道将是未来竞争的关键之一。而作为连接金融机构和个人的线上小额融资类信保业务,更需要快速提升自身应急响应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保障服务。

受疫情影响,众安保险自2月初开始启动远程办公模式。期间,众安保险通过采用智能机器人服务,实现高效能、低成本的规模化作业。据介绍,众安保险在此次疫情期间针对信保业务启动了多台智能服务机器人,建立覆盖用户咨询全场景的机器人语料库,能够解决用户72%以上的问题,并保持每日迭代。针对用户出现的新问题,众安保险机器人语料库内容扩大12%以上,自2月1日到2月25日,智能机器人共计解决用户问题53806条,用户问题解决率达到91%,服务效率优势明显。

后疫情时代,融资类信保业务发展的关键将取决于两大核心能力——风控能力和生态能力。生态能力体现在场景搭建、连接能力和服务能力上,而风控能力则在于偿付能力和风险经营的强化。

信用借贷市场不缺资金,也不缺资产,缺的是真正的专业、持牌的信用中介。

自2013年成立以来,众安保险坚持合规经营,通过融资类信保这一工具,增强银保行业联动,使保险方、资金方、借贷方、人行征信、第三方征信机构等各个主体专业分工、各司其职,发挥“社会化大协同”的效率优势。

 2020年,众安保险还将继续发挥好专业的持牌机构的信用中介作用,运用科技驱动金融,进一步夯实大数据风控中台、智能营销中台和业务交易中台,提升信保业务的智能风控、智能营销以及智能资金资产匹配能力。通过信保服务的优化,让更多小微企业获得精准金融服务、让更多的长尾群体得到增信支持,持续不断探索金融普惠,助力实体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