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总裁圈|张婷
在网贷限额令下,不少P2P平台布局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在发展中切勿操之过急,最重要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平安银行副行长蔡丽凤建议,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做负责任的消费金融服务提供者,不断优化产品、控制风险、提升客户体验。
蔡丽凤的这番建议,发表于9月23日由和讯网主办的以“新常态、新金融、新机遇”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深圳)消费金融峰会上。如今,监管层对消费金融的发展极为支持。
早在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从广义上的消费信贷概念来计算,2015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达到了19万亿,而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8万亿,市场空间异常巨大。
在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大环境下,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国家对于消费的刺激日益加剧。蔡丽凤认为,基于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需求,在政策助推、信息技术支撑下,消费金融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而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深刻影响了金融运行方式和生态环境,金融服务深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消费习惯随之改变。
目前市场上从事消费金融业务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商业银行;二是银监会批准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三是依托于电商平台、P2P平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
在消费金融市场呈三足鼎立状态时,银行业是大头,房贷基本上集中在商业银行,除此之外银行还做信用卡分期、个人消费贷款。第二是持牌类的金融机构,包括消费金融公司和一些小贷公司也做消费贷款。第三就是非持牌的、新兴的,特别是当前以“互联网+”催生出来的新型消费金融机构,如阿里、京东白条等。
根据近期广发银行和国际知名调研机构携手开展了“中国个人消费性贷款调研”,调研显示,大部分个人客户的消费信贷额在20万元以内,需求最集中的分布于2万-10万元区间。
如今,互联网模式成为高效信贷审批平台的最佳选择,77%的个人客户首选网络渠道获取消费金融产品信息,而偏好网络信贷申请方式的客户比例正在急剧增加。
蔡丽凤指出,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做负责任的消费金融服务提供者,不断优化产品、控制风险、提升客户体验,让客户借钱的利率越来越低,不能赚黑心钱。
她提醒消费者,适度的信用消费可以帮助个人改善生活,但过度的信用消费会损害个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