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金融缺口3万亿,如何让农民有尊严的融资?

意见领袖 天发 浏览 评论

新金融总裁圈|吴侨发

由前海惠农与网贷之家联合打造的国内首部三农领域纪录片《<我在中国做P2P>之三农金融》11月20日正式上线。纪录片以前海惠农资产端借款人为主体,选取了包括茶叶种植加工、禽畜养殖、绿色农作物种植等领域三农借款用户,全景展现了从借款申请、资料提交、实地走访、贷审会议、现场签约、撮合成功,再到风控回访的全流程。

瞄准3万亿缺口的三农市场

前海惠农自成立伊始,就依托控股股东山东汇通积淀十年之久的优质三农资产端,通过互联网+模式,帮助三农领域的企业和个人解决资金紧缺问题。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撮合资金近12亿元,帮扶三农客户超千户,同时也为投资人赚取了三千多万元的投资收益。

前海惠农瞄准三农领域,正是因为看到了背后有两个可挖掘的机会。

第一个是生产型金融的机会。农业最大的趋势是集约化经营,土地在越来越集中,生产化的运营,生产化的运营才会提高农业的效率,所以说,暗含了巨大的生产升级的机会。比如,汶源农耕是前海惠农的一个借款客户,他们从农户手中流转了几千亩用地。再组织当地农户,运用国内先进有机种植技术,不撒农药,不用锄草剂,种植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今年新产的玉米是普通玉米售价的2倍多,市场上还供不应求。但因为流转手续繁杂,耗费时间较长,如果等待银行的贷款,将错过播种期,也就意味着今年将没有任何收入。

第二个是消费金融的机会。农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农村的年轻人对生活的要求水平越来越高。在这过程中,他们就会希望消费像城市一样的更好的物品,所以说暗含着消费升级的机会。

那么,三农金融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社科院早先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指出,2015年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规模为125亿元,“十三五”时期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20年,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总体规模将达到3200亿。

三农金融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不少巨头加入。2017年7月,前海惠农获得大型国企——国本(上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战略入股,晋升国资系平台行列。此次国资入股,战略方向上与前海惠农形成了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效应,国本物流将为前海惠农提供优质的三农资产,将极大地丰富前海惠农的资产端。

让农民有尊严的融资

但是,要吃下三农金融这块“大蛋糕”并非易事。资料显示,自2014年起“三农”领域的贷款投入需求约8.45万亿,减去实际农户贷款余额5.4万亿,“三农”金融的缺口达3.05万亿。缺口巨大的背后,因为三农金融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虽然P2P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与三农的结合,契合了市场的需求,也是各级政府鼓励的方向。不过,三农金融并不好做,不少平台虽然表面态度积极,但实际上却避之唯恐不及,这又是为什么呢? 

相对来说,农户或者合作社的收入普遍缺乏稳定性、信用记录也较为欠缺。非标化严重;加之,单个农户的信息壁垒较大,对市场缺乏了解,还是有一定的生产风险。或许这就是大部分金融机构不能为三农生产提供金融服务的原因,也是业务模式不能迅速扩展和复制的主要问题。

如何解决三农金融这个难点?

前海惠农总裁吕胜云表示,“农产品价格不稳定,是最大的问题。现在我们也在考虑农业产业链的一个参与,我们会把农民的种植、储藏、加工、销售,包括我们的国资就在做这一块的业务。我们把整个产业链整合起来以后,它会形成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产业链。这样的话,就是因为农民最主要的他没有信息,就今年种什么、市场需求是什么,他是不知道的。但是,我把整个产业链的环节从种植、加工、销售,给他解决掉的话,我就会影响农民,今年你要种什么。对吧?如果市场是接受的话,他们还是能够赚钱的。”

除此之外,前海惠农不仅仅是解决资金的问题,还会给借款农户提供一些品牌的包装,比如说前海惠农的商城会展示一些优质借款人的农产品信息,有些投资人比较感兴趣,深知主动去购买。“现在农民最大的问题,不是说他种的这个产品的问题,是因为他的销路的问题。”吕胜云说。

的确,农业产业化升级非常的重要。技术用了,产品好了,风险低了,农业还会是一个不赚钱的行业吗?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需要我们关注的事情,但农业的发展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基础。虽然三农金融不好做,但是包括前海惠农在内,越来越多的P2P平台加入到三农金融中来,将金融服务落实到田间地头,彻底的改变普惠金融普而不惠的现状。让中国传统金融最难触达的农民兄弟,更便捷、更有尊严的借到钱。